專題計劃 幼童程式設計 自我成長

關於這幾天全家試拍影片的心得

這幾天 228 連假,我們一家四口,因為想要經營一個 Youtube 頻道。所以試拍了一下影片。第一次拍,真的,爛!以Vlog來說,雖然可以拍的比較隨性,但感覺沒這麼有組織。其實真的是自己的經驗完全不夠,看樣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了。

不習慣對著手機說話:

除了拍攝技巧之外,全家人都還不是太習慣,面對一個冷冰冰的手機說話。勛勛更是因為「害怕」而落跑。所以剛有在想,乾脆,每天手機就架著錄影,讓大家常常對著手機說話,直到習慣為止。除了在家對著手機說話,自己也要訓練帶著手機在外面對著手機說話。

拍攝素材、內容雜亂:

可能是我是個計畫通吧,雖然說Vlog本來就不會有任何腳本,但因為這次在拍攝製作布丁的影片,事先又沒規劃拍攝方式,加上因為想經營的是親子頻道,所以小朋友整個不受控,整個拍攝場面完全只有混亂而已。

所以經過這次之後,我在想,可能還是要有一個「基本」的腳本設定。但可以針對拍攝的內容進行分類。每種分類都有其基本腳本或素材,該怎麼拍,該注意什麼事。或許可以先整理起來。

  • 景點
    • 場景:該景點的重要標的物、或該地點的特殊點
    • 狀態:場景和人物的關係,或說,人物在這個場景中想要做什麼(場景與人物都入鏡)
    • 活動:單拍人物在場景中的行為,為了目標而做出一系列的努力
    • 心態:人物在做出這些活動後的心境(開心,傷心…)
  • 美食
    • 出發前介紹或進門後介紹
    • 店家
    • 餐廳門口
    • 餐廳內全景
    • 店內擺設
    • 工作人員,自然工作的樣子
    • 商品(餐點)
    • 商品使用(用餐)畫面
  • 烹煮、烘焙
    • 執行者的 Q & A,例如,為什麼要做這個 ( 設計問題 )
    • 製作過程 ( 截取部分可用素材即可 )
    • 食用的畫面及心境
  • 電腦遊戲
    • 介紹遊戲或本次遊戲的目標
    • 錄制遊戲畫面
    • 腳架錄制玩家反應及畫面
    • 完成任務的畫面
  • 實境遊戲、運動
    • 遊戲或運動的介紹
    • 畫面可以「第一人稱」或「跟緊側拍」的方式運鏡
    • 如遇到特殊物品時,給予特寫
  • 開箱
    • 設定場景
    • 物品出現的方式
    • 實際拆箱
    • 商品擺設
    • 商品介紹:條列特色或差異
    • 商品特寫
  • 心情分享
    • 設定場景
    • 想說的內容

拍攝技巧:

因為我完全是個攝影小白,加上完全沒腳本或場景的設定。所以整個畫面的構圖及轉場完全就是,很小白的樣子。這邊也是需要不斷的加強的地方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